人道 廉洁 服务 奉献
当前位置: 主页 > 自强与助残 > 自强风采 >

用一颗爱心筑起了一个“家”

时间:2011-04-01 00:53 来源:未知 点击:

 

用一颗爱心筑起了一个“家”

----幼儿教育在残疾人王军强家里

 

幼儿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幼儿教育的发展水平既是一个地区教育水平的反映,是一种文化传承的首要环节,也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反映。

我们应该重视和鼓励发展村级幼儿教育,一位领导说,像王军强这样的残疾人开办幼儿园,我们更应该关心和支持。

王军强是成县王磨镇浪沟门村一名肢体残疾人,1974年10月出生在成县王磨镇浪沟门村一普通农民家庭,1994年高中毕业,2002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打工时,不幸从高架上掉到地上,两腿严重骨折,成为了残疾人,但他身残志不残,近年来,他靠着坚强的毅力,不等不靠的精神,敢于开拓的勇气,创办了村级家庭幼儿园!用他朴实的话说“尝试着发展村级幼儿教育,一是为了自食其力,不给党和政府增添更多麻烦;二是帮助本村村民带好孩子,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更好的发展生产,搞好生活。”

幼儿是农村人群中最需要关心的群体,王军强深知“家”对于因家长农忙和外出务工及缺少文化知识而疏于管教幼儿来说是何等的重要。为了给幼儿安一个温暖的家,她多次主动和村委会领导商量,并联系县残联。取得了县残联的大力支持。2009年7月,王军强的“家”建起来了,由于受条件的制约,办学之初硬件建设和软件方面都比较薄弱,没有多余的课桌和教学用具,就只能招收5名幼儿。

为了让这个家充满温馨和暖意。他不但没有安于现状,作为农村幼儿园,没有大型玩具,硬化后又铺了地毯的活动场地等,他就仿照著书上玩具样子,找人帮忙制做了一些玩具,但由于他们不专业,制做玩具粗糙,存在着安全隐患,容易给孩子造成伤害,且造价不低。2010年初,村上帮他找来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通过学习,他更新了观念,提高了认识,真正做到了“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利用自然材料和废旧物品,叫幼儿自己动手制作玩具,既节约了资金,又促进了幼儿基本动作和能力的发展。如:他找人用木头架起秋千,即突出了农村天然的特点,又可以就近就地取材,节省费用。还有让家长把木头削成叫“木猴”的玩具,让孩子们在院子里玩耍,很好的锻炼了他们的身体。农村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而这些自然材料不仅随手可得,而且绿色安全,绝无毒副作用,是经济实惠的好材料。王军强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让幼儿在高效的活动区中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如:各种植物种子,既可以让幼儿观察、认识、了解不同种子的名称、特征、用途、传播方式,又可以用来粘贴;玉米皮、秸秆,既可以用来编辫子、小金鱼、小挂饰和粘贴,又可以做结构游戏材料来拼插;树叶,既是粘贴的好材料,又是分类、计数的操作对象;总之,农村的自然材料应有尽有,他是个有心人,发动家长、孩子,不花分文,收集到丰富多彩的自然材料充实平时的活动。

玩是孩子的天性,学习基础知识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在他的帮助和辅导下,不少孩子已经可以写字,画画和算数了。

如今,他“家”里的孩子已经由刚开始的5名增加到了12名,是原来的两倍。据了解,还有很多家长想把孩子送到他的“家”里,但是由于缺少桌椅板凳和其他教学器材,那些孩子还不能享受“家”的温暖。

面对这个问题,王军强心急如焚,碰巧2010年第二十次“全国助残日”活动在浪沟门村举行,当与会的领导知道王军强的事迹后,亲自前去参观和慰问,市县两级领导都非常重视和关心他的事业,不但从精神上鼓励他继续办好幼儿园,招收更多的幼儿接受教育,还从硬件设施上将给予大力支持。同时还要他把眼光放远,范围扩大,不光招收本村的幼儿,还要把临近村庄的幼儿也招收进来。使规模和质量都上一个新台阶。

新时代,新机遇。王军强的“家”一定会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在他的不断努力发展下,变得更加温馨,更加有意义。由于王军强身残志不残,敢于他人先,村残疾人协会推荐,县残联把他选聘成为村残疾人协会残疾人专职委员,作为一名残疾人专职委员,他多次说:“不但要做好自己的事情,起好模范带头作用,还要积极配合村上尽所能的帮助更多残疾人及其家庭改善生活状况,提高生活水平。”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