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 廉洁 服务 奉献
当前位置: 主页 > 自强与助残 > 自强风采 >

天池湖畔的守望

时间:2013-01-21 15:46 来源:陇南日报 点击: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二十年如一日,文县残疾人田永平,用伤残的身体,一个一个挖坑,一株一株栽植,一窝一窝浇水,岁岁年年,精心呵护成长起来千亩林地,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

本报今日刊登田永平的事迹,希望启迪全市各级组织和干部群众顺应发展大势,发挥自身优势,走出一条具有陇南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道路,真正把党的十八大精神贯彻落实到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实践中。

本报通讯员路永安记者司小平

咔哒”、“咔哒”……行走在陡峭崎岖的山路上,他拄着拐杖,步履蹒跚。谁都能看出他左腿有问题,但谁也没有想到他左边裤腿下隐藏着的竟然是一条生硬、冰冷的假肢,更让所有人未曾料到的是,眼前看不到头的林地竟是他伤残之后,用常人难以想像的坚强毅力,精心呵护成长起来的!

 他的家在美丽的天池湖畔,他叫田永平———文县残疾人联合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代表,即将召开的陇南市残疾人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代表。

17岁辍学继承父业,落下终生残疾

乡邻都亲切地称他为“老田”,其实他并不算老,今年才48岁。然而,从外貌看起来他确确实实比同龄人要老很多。

刚刚参加完全县残疾人联合会第六次代表大会的老田一定要请我们去他的家乡,看一看他这么多年来坚持不懈守望着的那片山林。于是我们同行,一大早从县城出发,前往天池乡天池村天池社。

 “农历1984年九月初三,这个日子我记得很清楚……”一路上,没等我们问,老田便主动开始讲述他坎坷的经历———

因他们兄弟三人都在上学,母亲身体不好,家中只有父亲一个劳力。父亲起早贪黑,既要在洋汤河林场上班,又要忙家里的农活,一年到头仅仅勉强维持生计。初中毕业后,田永平便主动弃学,从父亲肩上接过了生活的重担。

血气方刚的田永平干起活来风风火火,劲头十足,很受林场领导的赏识。为省时省力,伐木工人们从山顶往山脚下开辟了一道“溜槽”,但是有时候木头也会溜出溜槽,因此,必须要有人在溜槽两旁的山腰盯着。年富力强的田永平常常担负这一任务。

那年,田永平19岁。农历九月初三,已是寒气逼人。溜槽已经冻结,更有利于木头从山顶溜下来。田永平与同事们一道上山,准备将砍伐好的几十根木头溜到山下。山顶同事的一声长吼之后,一根根的木头便从溜槽飞驰而下。为盯得更清楚,田永平拨开灌木丛,尽量向溜槽靠近一点,忽然,一根十多米长的木头横着飞过来……

等他醒来时,家人和同事已经开着运木头的拖拉机将他送往市医院。“医生说失血过多,再晚些就没救了。”回忆起那一刻,田永平至今毛骨悚然。

左腿股骨下端、髌骨、腓骨、胫骨粉碎性骨折。只能高位截肢……

未婚妻不离不弃,携手共渡难关

 “少了一条腿,我的后半生会怎样过?未婚妻会嫌弃我吗?”顿了顿,田永平接着说,“那几个月暗无天日的日子,我彻夜难眠,甚至想过一死了之……”

在他悲痛欲绝的时候,未婚妻家人的话传到了耳边:“死了这份心吧!跟着他一辈子受累受苦?”这反而增加了他活下去的勇气,田永平暗下决心,“一定要克服困难,活出个人样来!”

温暖田永平的是亲人的理解和关怀。更让他无法忘怀的是,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未婚妻千方百计摆脱家人的束缚,一直陪在他身边。

 “今天你们来采访我,对着镜头我首先要感谢我的妻子!”说到这里,这位饱经磨难的七尺男儿有些哽咽,眼眶里饱含着泪水。“我也始终认为精神财富更重要。”

 “他说自己是残废人,不能拖累了我,曾好几次劝我放弃他,父母也执意阻拦,但我从没想过要抛弃他。”憨厚淳朴、热情能干的妻子熊成秀说起那段不离不弃的恋情,她显得异常坚定。

在未婚妻和家人的鼓励下,田永平终于走出了阴霾。第二年秋天,邻里亲戚东挪西借,凑足了7800多元钱,田永平前往成都安装了假肢。当时连未婚妻打工积攒的嫁妆钱也花光了,这年冬天,他与妻子结婚了。

结婚后,田永平才真正感觉到了生活的压力。村后的那片荒坡成了他与妻子唯一的希望。于是,从1986年开始的十多年里,他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妻子背着背篓紧跟其后,开始这条异常艰难的人生旅程……

携妻植树造林,铺满一路绿荫

 “顶替父亲上班的那两年里,我亲手砍倒过很多大树,我想这些树总有砍完的时候啊!”初中文化的田永平是个很有思想的人。于是,在种植纹党的同时,他便动员妻子一起将田间地头栽满了杜仲、马尾松、落叶松等树木。同时,保护着山坡生长起来的各类树木。

 “纹党三年一个周期,种过纹党的地再种就不行了,我就将它栽成树。”田永平说,“可能是在天池旁边的缘故,这里雨水多、树木成活率高,长得也快。”

 “但是,在树苗刚刚栽上的时候是要浇点定根水的,可起初山上没有水源,我就和他到处寻找,见到潮湿的地方就刨个坑,第二天再去看看有没有渗出来的水。大概是1994年吧,终于在半山腰找到了一处渗水的地方。”妻子熊成秀接过话说。

找到水后,田永平觉得这是上天的恩赐,更坚定了植树造林的信心。每年春季,他总是早早地来到乡上,请求多给他调些树苗。有了树苗和水源,田永平便没日没夜地拼着命挖坑、栽苗、浇水、除草、剪枝、看护。

从家里到上坡上有3公里的山路,并不算远,但是对于田永平来说,每天上上下下却很艰难。因装着假肢,多数时候就只有跪在地上,跪下来拿工具不方便,就只能用手刨。为了抢时间,他起早贪黑,中午只能吃点馍馍,喝点山泉水。妻子怕累垮他,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劝他别干了或少干点,可他就是听不进去。

后来,田永平和妻子在山顶搭起了简易木房,这木房虽说简易,可是田永平和妻子一住就是17年。家里的一切全丢给了年迈的父母操持。

为了不让牛羊踩踏刚刚栽植的小树苗,田永平就砍些树枝来在要紧的地方竖起栅栏。这栅栏就像木质的“长城”,在那片被汗水浸润过的山坡上蜿蜒伸展。

五年时间一晃而过,田永平和妻子深深浅浅的脚印踏遍了整个山坡。他们边种植纹党,边护林植树,早先栽下的落叶松已经比锨把粗了,干活儿累了,他们常常来到树下休息。

树长起来了,树下没了杂草,看到肥沃的土壤,田永平思谋着该种点什么才好呢。听说猪苓等中药材市场价格不错,很少有人种植。于是,他又和妻子在山坡上到处寻找野生的猪苓等试着栽种,种植的猪苓面积已有500多平方米,每平方米净利润800元左右。

钱不再是唯一追求,要让房前屋后绿树成荫

如今的田永平已经摆脱了贫困。几间房子收拾得面目一新,新式的组合衣柜、阔气的沙发、茶几,大屏液晶电视还配置了高级组合音响。

田永平说,现在家里有点积蓄,花钱已不再困难。他身上这条假肢已经是第四条了。因为高强度的劳动,假肢很易磨损,他先后四次去成都更换,花费了十多万元。

到达田永平家时,已是中午,他要带我们上山看看。他拄着拐杖,和妻子一起走在最前面。我们跟在他身后,沿着那条陡峭而又崎岖的山路向着山顶攀爬。3公里山路,我们爬了1个多小时,田永平却显得很轻松。他还想带我们去山坡那面看看,见我们已是气喘吁吁,就指着远处给我们介绍。他说,左面那片坡地和半山腰以下的落叶松是在2003年退耕还林时栽植的,现在已有碗口粗了。右面这片,是在他的带动下村干部和部分村民栽植的林地,大约已经有千余亩。

田永平山顶的小木屋内,半边是个灶台和火坑,半边是一个土炕,墙上挂着一盏煤油灯。从1995年开始,他一住就是17年。这里是这座山的最高处。田永平说,只要站在这里,这片林地就尽收眼底,心里总是暖暖的……

小木屋北面的一片树林下,软软的松针铺了一地。田永平带我们来到一棵树下,他跪在地上,用手拨开厚厚的一层树叶,扒开潮湿的土壤,掰开一根朽木菌棒,挖出一大块儿乌黑的猪苓,捧在手里给我们展示。他笑得那样舒心!

田永平说,他已经摸索出了种植猪苓等药材的经验,并把这些经验介绍给村里邻居,动员他们种植。他希望乡邻们也能靠勤劳的双手摆脱贫困,走上致富的道路。

 “十八大报告中有一句话‘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这句话说得太好了!”

 “其实,钱不再是我唯一的追求,我的愿望是带动全村群众参与植树造林,借助国家的好政策,保护生态,让天池湖水永远清净,让我们的房前屋后绿树成荫。”田永平自豪地说。

田永平,滔滔不绝地给我们讲述着他的梦想。我们不禁对眼前的这位历经磨难的残疾人、这位普通的农民肃然起敬。也让笔者深深地理解他与妻子的那段低声的对话———

 “你这次到县上开会人多吗?领导们都讲了些啥?”

“嗨!就像过年了!那场面壮观得很,领导还让我上台去,专门把我介绍给那么多开会的人呢!还把我推选成了市上的代表,过两天我还要到武都去参加残疾人代表大会呢!”

 “我们这条路走得对,领导肯定了我们的成绩,我们一定要继续干,要动员村里的所有人和我们一起干下去……”

天色渐暗。天空飘起了雪花。

我们告别。他与妻子留在了那座小木屋。我们走远了,身后传来他的声音:“明年夏天,你们再来,那时满山遍野都是绿树成荫,好看得很……”

 

[责任编辑:组织宣传科]

   
------分隔线----------------------------